长城网唐山7月26日讯(记者 任俊鹏 张光明 冯喆)时值盛夏,在迁西县经济开发区身穿军绿色工作服,头戴白色安全帽的工程师带领工人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手术”,几个小时过去了,原本锈迹斑斑、破败不堪的金属转子重新散发出耀眼光泽。这里就是有着“机电医院”之称的河北瑞兆激光再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十多年前,迁西县钢铁产业一片红火,退伍还乡的韩宏升发现,钢铁企业的大型机械设备往往因为某一个核心部件损坏或磨损,就必须斥巨资更换新设备。
“机器零件坏了,修好了可以再用,干嘛非得换新的?”韩宏升想起在部队时,接触过一种激光熔覆技术能修复飞机涡轮叶片。“要是能把这项军用技术用在民用机械修理上,既能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又能节约世界资源。”正是这个念头,为今天的“机电医院”一个有着3.6亿元资产的再制造企业;为瑞兆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传统钢铁行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较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瑞兆的绿色循环经济则尽可能地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激光再制造以废旧产品的零部件为毛坯,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损伤的零件表面制备一薄层耐磨、耐蚀、抗疲劳的表面涂层,不但节约世界资源,还能改善零件功能性。
“唯有抢占技术高地,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成立之初,瑞兆就制定了“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特”的科技兴企战略,把科研投入作为优先保障项目,迈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的坚实脚步。
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建立了河北省激光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投资1.3亿元建立了德国申克50t高速动平衡检验测试中心,投资460万元建立了15MW大型电机试验站,结束了整个华北地区没有高速动平衡设备和大型电机试验站的历史,实现机电配套、机电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极大提升了企业科研和生产服务能力。
近年来,瑞兆激光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科院唐山成果转化中心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并派出技术骨干到定点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有名的公司学习先进的技术,走出去虚心学习,引进来合力攻坚,攻占技术高地。短短几年,瑞兆先后获得了20项国家发明专利,研发出32项激光再制造应用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瑞兆激光副总经理郭树立向记者介绍,“再造资源、成就节约”是瑞兆多年来秉持的经营宗旨,对废旧机电设施进行修复和再制造,延长常规使用的寿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我们现拥有生产研发设备362台套;年修复再制造能力5万吨,品种近300个。2016年再制造机电设施1206台套(机械822台套,电机384台套)其中,现场修复249台套,总计重1.3万吨。瑞兆向客户做出了“三不”承诺:只要客户有需求,不计路途远近、不计费用多少、不计是否在保质期内,一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瑞兆的效率,那是没得说!”与瑞兆合作多年,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动部部长唐学锋感慨良多。
“过去,我们的煤气发电机组等大型设备的核心部件如果损坏,完全依赖更换,不仅费用昂贵,而且需要停产两个月时间,每天损失十几万元。”在唐学锋印象中,每次心急如焚地来到瑞兆都会有一个大大的惊喜:费用低、速度快、效果好,受损部件全部修复,设备一次性调试成功,为企业挽回大量损失。
2014年7月,河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轴流风机叶片损坏。公司接到订单后,仅用时9天、花费12万,就完成叶片修复,为鑫达公司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同年,唐山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线材生产线的进口传送齿轮损坏,造成全线小时就将损坏齿轮修复完好如初,为德龙钢铁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河北省面临淘汰过剩产能、全面升级传统制造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巨大压力。全力发展再制造服务产业,打造再制造强省,是从源头节能减排,实现河北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方法之一。瑞兆多年来打造百亿级机电再制造服务业的不懈努力,为带动河北和唐山经济向高技术、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升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目前,瑞兆激光已成为年主营收入达1.39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第二批再制造试点单位”。生产能力、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均居全国首位。已累计为157家工业公司修复再制造机电设施4200多台套,为客户节省本金10.6亿元,为国家节约金属资源12万吨,节约能源16万吨标煤。被评为河北节约之星。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处副处长幺新在到瑞兆公司考察时感慨地说,“瑞兆公司在激光修复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其资源节约再制造发展思路与国家“十三五”规划高度契合,代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现如今,每一个身穿军绿色工作服的瑞兆人都在为同一个梦想而奋斗:构筑世界一流的机电再制造科技服务公司集团和华北地区再制造产业基地,加快机电再制造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民族工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