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6,335.6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988.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965.29万元,同比增长15.24%;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聚焦“三电”主业,高水平发展稳步推进。一是积极地推进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的2个项目建设,夯实主业竞争能力。二是积极地推进股权投资项目。完成了收购机电工程60%股权并对其实施增资扩股,提升公司机电成套服务综合能力;深化与湖北东湖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合作,加快兆瓦级飞轮储能系统推广应用,布局储能等新兴业务市场;合资成立DCZL专用索具公司,促进公司“电磁能”主业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夯实公司在相关特种产品系统领域的核心地位。三是积极地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公司获评国家工信部“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和湖南省工信厅“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高压电机)”荣誉。
2、立足绿色转型,营销改革积极有效。深入推动“三大三新”营销战略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大行业布局更优。划定18个重点行业并积极开展行业市场拓展,通用机械行业、JG行业、运维服务行业,以及材料行业等市场订货超额完成。二是大项目突破更强。签订滇中引水工程机电项目合同,总金额逾2亿元,创公司单个电机项目金额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签订国内首套矿用2000kW球磨机永磁直驱系统等重点项目;大项目数量增多,大项目获取能力逐渐增强。三是新客户大客户稳步增加。全年积极开发新客户大客户,通过试点经销商、特约维修点建设等方式,拓宽了营销新渠道,开发了市场新领域。四是新产品推广多点开花。1兆瓦飞轮储能装置实现运行、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实现市场化应用,启动了“电动湘江”208TEU集散两用纯电动船示范项目建设,新产品示范引领行业发展的态势初显。五是品牌形象不断的提高。开发应用营销CRM平台,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承办湖南省重点企业能效提升对接会,积极参加展会,举办客户恳谈会,倾听客户的真实需求,传递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公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3、突出科学技术创新,技术引领坚实有力。强化科学技术赋能,进一步突出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作用。一是锚定战略级产品研制方向,推动前瞻布局。公司确定了10个战略级产品方向和20个产品类型,着力在系统集成、高技术门槛和较大潜在市场的领域,聚焦高速永磁电机系统等新产品研发推广。二是加快一流技术产品应用推动成果转化。全年研发投入比12.45%,科研项目完成率92%,其中重点项目完成率100%。全球首台2.7MW双转子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成功吊装,成功研制了5800kW同步电动机、超高速永磁电机等一批新产品。三是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融合。全年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8项,完成专利申请37件。“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入编全国实验室序列;“绿色高能效的大中型高压电机研制与应用”通过省级验收;公司再次被认定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长沙研究院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科改企业”。
4、紧扣管理提升,降本增效成效明显。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和合规风控。完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和内控手册的修订完善;建立合规风控体系,做好重大经营决策和重大经济活动审查,推进清欠回款和诉讼退赔,挽回了经济损失。二是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推进采购合同电子化和电商采购,推进成本价格模型运用,加大新供应商引进力度,大力推进招标采购降成本。三是优化财务管理。通过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强化工艺设计降本、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等措施,增收节支取得新成效,公司平均借款利率同比下降0.67个百分点。四是加强生产和质量管理,重点产品生产按时保质交付;顺利通过GJB等质量体系认证,公司荣获2023年度湖南省制造业质量标杆、“2023年度全国机械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五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快CRM、ERP、PLM、MES、QMS及电子采购平台的实施和数据对接,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电机行业需求仍稳定增长。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小型电机行业分会数据分析来看,行业产销同比略有增长,增幅收窄,行业平均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同比增长。随着我们国家“双碳”政策的推动,高效环保的机电设施推广力度和范围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从长远来看,中国交流电动机行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和市场前景。
风力发电装备行业市场将维持稳定增长。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为77.1GW,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相较于2022年上升58%。其中,陆上风电新增69.4GW,同比增长59%;海上风电新增7.6GW,同比增长48%。根据各省“十四五”规划目标,对应2024—2025年海风并网需达30GW,当前存量海风项目加快审批与开工节奏,预计2024年海风开工规模将达到15GW,年内并网在10GW以上。
储能行业发展前途广阔。2023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快速推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建立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专项工作机制。不断引导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参与系统调节。各省市区相继推出多项利好储能的政策和文件,飞轮、重力、钠离子等多种储能技术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但新能源产业内部也在发生剧烈变化,比如“疯狂扩张与严重产能过剩,供需博弈与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全球化发展与贸易保护盛行”等诸多因素都在加剧产业分化进程。
国防建设持续加强。2023年,虽受到中期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订单下放有所延迟,但国防投入持续增长,国防建设持续加强,2024年业绩有望稳中向好。
2023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资料,2023年机械工业国内市场需求总体持续偏弱,累计订货金额下半年降幅放大,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虽有一定波动,但仍处高位,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压力延续;货款回收难度上升,企业压力仍较大。
设计、生产、销售发电机、交直流电动机、特种电机、船用推进系统、电气控制设备、机电一体化系统、变压器、互感器、风力发电机;开发、研制地铁车辆牵引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新能源项目和节能环保项目的技术开发、工程总承包。
公司总体上采用“设计+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全面聚焦“电机+电控+电磁能”核心主业,着力打造“智造+服务+成套”新产业300832)模式,牢牢把握电驱动化发展大趋势,抓住国防、双碳、民生工程三个机遇,着力增强电机电控一体化核心优势,持续聚焦三电主业,加快构建节能高效化、绿色环保化、数字智能化、高端现代化发展体系,优化产业模式,慢慢地加强公司竞争力。
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在国内30个省区、直辖市设有营销机构,开发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2023年,公司进一步强化传统市场和“三新”市场开拓模式,进一步夯实营业销售平台作用,主攻增量市场,全力以赴做好新产品、新客户、新市场拓展,统筹公司营销资源,做好大行业、大客户、大项目策划及管理,进一步深化营销体系改革,持续推动营销模式由项目驱动型向战略营销型转变,技贸结合,持续创新营销激励机制,持续提升经营销售团队素质、攻城略地作战能力,传统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三大三新市场拓展取得很明显的成效,实现高质量订单倍增。
公司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湖南省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级创新平台,综合电力推进技术、特种发射技术、高效工业节能电传动技术、大型风力发电机及成套技术、高效牵引电传动系统技术等核心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公司不断的提高技术创新引领力,持续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2023年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2.7MW双转子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顺利完成吊装;公司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编制的GB/T25122.4-2018《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用电力变流器》等5项标准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累计主持、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团体标准106项,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6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3项及部、省科技奖50余项。
在国家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双碳”战略布局下,公司“电磁能、电机、电控”三大主业板块,均属于国家全力支持和鼓励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公司三大主业板块不仅与国家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力量。公司致力于先进电磁能装备和电传动装备研制,为客户提供机电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尤其在国家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面,公司已在高效节能电机(含发电机)、先进电传动系统等方面构建了先进产能;同时,公司生产的储能装备、船舶综合电力系统、机电一体化成套装备、工程机械电驱动系统等系列新产品市场正在逐步打开,高效节能装备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更新改造市场和“双碳”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司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省121人才工程专家共计1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833人,技术工人2606人。近年来,公司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做好核心人才储备、抓好员工技能培训、强化绩效管理,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和国内知名高校、研发机构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实施项目制、职业分类和职业层级管理市场化激励新机制,着力打造和培育高素质经营管理团队、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优秀营销团队,激发各类人才的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
公司作为传统老牌国企,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在客户资源、政府资源等获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公司先后研制出一大批首创性新产品,系列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质量品牌受到了社会和业界的高度认可。2023年,公司电机电控产品在水利、矿山等领域的拓展应用取得新成绩,中标了一些国内外大项目,同时,公司一级研发平台湘电研究院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湘电股份业绩再创历史新高,公司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报告期内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6,335.6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988.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24%。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十四五”发展战略的关键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困难,下大力气保交付、降成本、强质量、增市场,公司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市场形象不断提升,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我国电机行业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政策的推动,低碳、节能、环保等特性已成为首要的发展目标,高效节能电机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国内电机企业众多,并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致力于推出更高效、更节能的工业电机产品。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永磁直驱电机、防爆电机、高速及超高速电机、伺服直线电机等新型产品开发,已逐步取得相关市场突破。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风电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年增加,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累计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已经成为仅次于火电、水电的第三大电源。风力发电机产品是风电整机的核心部件,主要产品为双馈、直驱和半直驱风力发电机,国内风力发电机制造企业产品技术较为成熟,产品已形成系列化。国内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主要以国内企业为主,如中车永济、上海电气601727)、佳木斯电机、湘电股份、中电电机603988)等企业。近年来随着风电整机价格不断下滑,风力发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轨道交通行业竞争激烈,主要上市企业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中国中车601766)、上海电气、隧道股份600820)、广深铁路601333)、中国通号等。轨道交通行业以技术为支撑,国内主要的牵引控制生产企业,包括主机厂正在进行新一轮技术升级及产业优化,技术将向高集成、永磁、磁悬浮等方向发展。因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企业对车辆技术标准要求高、产品质量要求高、安全性能要求高等多种因素影响,通常倾向于选择具有同步设计研发能力的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这对配套产品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地铁等轨道交通牵引系统仍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市场交流牵引系统技术更替,且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国内高效电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根据能效提升计划,传统市场领域将会在节能改造方面加速投入,电机行业也将会进一步拓展高效节能电机产业链、加快高效节能电机推广应用并推进电机系统节能、智能化、数字化。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使得异步电动机的需求持续增长。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变频器未来将向智能化、定制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国产电机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其性能、可靠性、售前售后服务、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风电行业未来还将得到持续发展。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半直驱中速机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海上风电技术成为重要发展方向,风电机组单位千瓦造价趋势向低,成本控制压力增大。但全球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仍为风力发电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2024年,风力发电机行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将延续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
2024年,中国轨道交通行业运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宏观经济政策和一系列稳增长的行业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有效改善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环境,增强市场信心,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十四五”期间,整体的国际经营环境及国内的经济措施将是以加快内需的培养,后续加大对高科技、尖端集成技术及基础技术的开拓为主。在轻轨等其它制式轨道交通方面,国家提倡互补性发展,轻轨制式交通审批预测将放大规模,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轻轨等牵引系统的开发,通过合作方式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024年国防预算落地,延迟订单有望回补。全面加强练兵备战要求下或将开启以新型号、新装备为主线的新一轮武器装备采购周期。高精尖的战略力量建设及高效费比的武器装备加速列装已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方向,新域新质领域相关配套企业业绩有望加速增长。公司将持续以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和特种发射系统核心技术为依托,在多种船型、多种平台方向,陆续突破众多装备工程化技术,实现重大装备产业化落地。
公司深入贯彻习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和湖南“四个三战略”,持续聚焦“电磁能+电机+电控”主业,抢抓国防自主创新、国家“双碳”战略、高端装备全电化“三大机遇”。发挥电机电控一体化核心优势,着力自主创新,加快构建节能高效化、绿色环保化、数字智能化、高端现代化发展体系;优化实施“智造+服务+成套”业务模式,加快创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一流企业。2023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公司研发生产的高功率密度高压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E4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在具体产业方面:
1.在电磁能产业领域。抢抓国防现代化发展机遇,深化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构建新一代电磁电气技术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一体化发展能力,加快在船舶、特种车辆、航空发电等领域取得突破。公司加大车载特种某装备系统和船舶综合电力两大系列产品开发力度,完成了综合电力系统领域多个新项目(机型)的科研样机研制任务、XX工程专项任务。
2.在“电机+电控”民品领域。公司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把握高端装备全电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清洁发电和高效节能产品产业化,加快推动实施公司六大领域(能效提升、节能产品和装备、传统动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替代、风力发电机、储能等应用微网系统、其他高端产品)“双碳”战略,全面推进清洁发电系列产品和高效节能系统等方面业务开展。
(1)全面提升电机能效。按照电机“三化”的工作要求,通过优化电机性能、轻量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等方式,实施高端化、差异化研发策略,全面提升公司高效节能电机绿色制造水平。
公司确定了10个战略级产品方向和20个产品类型,着力在系统集成、高技术门槛和较大潜在市场的领域,加速新产品研发推广。公司开发的YE5系列交流异步电机顺利通过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研制的YX2KK10kV系列电机达到了一级能效。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策略,从小批量改造入手,形成口碑效应,逐步推进设备系统整体改造,成功在湖南雪天盐业600929)和中南水泥实施了设备系统能效提升,为公司扩大高效节能电机市场份额,推动我国电机更新改造、促进电机及上下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全面推动机电一体系统替代。公司已在工业领域完成了高效永磁直驱、矿用浮选机、球磨机、摇床直驱系统等多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摇床关键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通过国家级鉴定。这些机电一体系统产品的节能效果得到了客户的广泛应用验证,与传统产品相比,部分产品节电率高达50%,节能和经济效益显著,获得了客户的青睐。在矿山行业,公司研制的永磁直驱产品已在新上选矿设备生产线上实现整线应用,推动了绿色智慧节能矿山产品的全行业推介。同时,公司也与众多矿山企业积极洽谈合作,为推进全国零碳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全力推广节能产品。公司在飞轮储能、低温余热发电、分布式调相机等产品的研发、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效。以青岛地铁项目为支点,结合公司技术实力,降低飞轮储能设备成本,针对性开发适合电网一、二次调频的飞轮储能装置,开发储能新兴市场;大力推广低速、高速永磁电机产品在各行业领域应用,全面推广低温余热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启动了208TEU集散两用纯电动船建设,推进“电动湖南”船舶示范项目,通过打造产业联盟,以湖南为核心辐射两广、江西乃至全国市场。
(4)培育壮大储能系统市场。在电力能源领域,结合“电化学+飞轮+调相机”等多模式,开展混合储能上网系统的攻关,60kW-h工商业一体化储能柜已进行安装调试,该系统采用集装箱安装方式,为国内离网型风电场配合储能系统运行的首创。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工程总承包、建设运营-出售、与电力及电网企业组建新公司等模式,加快业务培育,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5)延伸做强风电等新能源业务。持续增强风力发电机的核心竞争力,与湖南大学、哈电风能联合重组了国内唯一“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兆瓦级海上新型风力发电实现机理及关键技术”和湖南省“15MW以上深远海半直驱风电机组关键技术”中的关键核心研究任务,为大功率风电机组提供技术支持。成功研制世界首台2.7MW双转子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使风力发电机在同功率下叶片长度缩短近一半。通过收购湖南湘电机电工程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加快拓展风电场等新能源电站运维和新能源电站总承包建设等业务,持续抢抓未来在存量风场改造、大型风场建设、海上风场建设等领域带来的市场机遇。
2024年,公司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落实“十四五”发展战略,深化营销、技术、供应链、生产组织、质量管控和绩效管理改革,奋力打造高端机电装备链主企业。2024年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
一是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党委决策事项和议事规则,完善制度流程建设,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与从严治企的深度融合。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和相关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内部控制治理活动,落实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实、准确、完整开展信息披露,确保股东享有平等知情权。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投资者热线电话、网站和业绩交流会等方式,加强与投资者沟通,维护与投资者的双向互动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是持续推进主导产品研发。聚焦产品主线,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要求,坚持“高端化”“差异化”技术发展路线,以契合市场需求为发力点,加强与主机厂、终端客户技术交流,加快主导产品研发和技术更新迭代;以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切入点,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着力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聚焦技术实力提升,统筹打造通用研发平台和专用研发平台,增进研究团队间协调配合;加强试验能力建设,提升重点产品、主导产品的试验能力;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加强老中青梯次结构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机制完善,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大力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年轻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积极探索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和途径,探索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将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业绩提升紧密结合,促进公司持续做强做优做大。
三是持续增强市场开拓能力。首先是转变营销理念。加快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在终端商品市场拓展上持续发力,推行全产品销售,引导战略级产品市场推广;加速推广“系统”“集成”和“成套”产品;逐项填补传统市场空白领域,加速开拓市场新客户、探索产品应用新场景;
加快突破海外市场,建立海外销售渠道。其次是健全激励机制。突出业绩导向,鼓励一岗多能、一人多技;健全销售政策,加强销售费用管理,激发营销队伍活力。第三是完善营销管理。强化CRM系统运用,对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进行梳理完善,立足客户满意度评价,提升服务响应能力,增强客户粘性;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搭建高质量营销工程师团队,着力提升营销队伍市场开拓能力和客服服务专业化水平。
四是持续提升管理效能。以开展管理咨询为契机,进一步提高现代企业治理能力。优化业务管理流程,以业务流程为根本,开展流程再造和组织机构创新,实现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业务流程信息化。提高产品生产能力,以“配送制”为基础,强化精益生产和现场管理,全力提升生产计划实现率和合同按期交付率。抓实产品实物质量,落实全员质量责任制,严格质量文件执行、质量监督,加强供方质量管理和检验控制,坚决打赢质量翻身仗。建立健全供应链体系,加快供应商寻源,深化成本价格模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以点带线布局辐射全国的供应链体系。提升财务管控水平,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推行产品目标成本法,以行业先进为标杆,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指标年度内要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处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指标年度内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强化人力资源效率提升,以岗位责任制为基础,严控管理人员比例、人工成本率,建立“赛马”考核机制,探索多元化激励考核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工作,深化融合PLM、ERP、MES、QMS、CRM等信息系统应用,推进业财一体化进程,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1、外部环境风险。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需求收缩未见明显好转,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一定压力。
2、行业市场价格战竞争引发风险。当前,电机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订单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同时,由于价格压缩,产品利润空间可能进一步压缩。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