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的又一轮新兴起的产业的孕育、崛起,正在成为各国振兴经济、立足长远乃至引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抉择。作为我们国家发展高新技术、推进产业体系调整、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核心载体,国家高新区始终发挥着经济领头雁的作用,并被赋予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策源地的历史使命。
自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年来,中关村正在不断形成低消耗、高的附加价值、高带动力的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大力推动移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发展。
今年4月,北京市初步选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八个领域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领域。这些重点领域无不与中关村新兴起的产业息息相关。
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策源地,中关村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在进一步凸显。推进创新驱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这不仅决定了中关村在全国高新区的主体地位,也将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成败。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块高新技术产业试验田,经过2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聚集了大量的高端创新要素。仅在中关村核心区就集聚了30多所国家重点高等院校、超过150家国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和10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家,留学归国人员数量占全国的近1/4,吸引创业投资额占全国的1/3,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占全国的1/3。
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高技术服务业为主的大规模产业群已在中关村形成,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集聚优势开始显现。
2010年,中关村示范区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360家。其中千亿元级企业有2家,500亿元至千亿元企业有3家,100亿元至500亿元企业有14家,10亿元至100亿元企业有192家。
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成为产业领军企业,形成了以联想为代表的计算机产业集群、以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集群、以华锐风电为代表的风电产业集群等。特别是新兴起的产业显现出集群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软件园企业集群、以生物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生命园企业集群、以第8.5代TFT-LCD生产线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园企业集群、以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为核心的微电子产业园企业集群等。
中关村还组建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等50多家产业技术联盟,推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领域的协同创新。
2010年,近两万家示范区企业实现收入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2.9%,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6。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5亿元,占全国的40.4%,其中80%的科技成果都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企业新取得20多项国际领先技术,主导创制了国际标准76项、国家标准590余项。示范区获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后,注册商标总量已达到51427件。
目前,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87家,IPO融资总额超过1600亿元,37家公司在境内创业板上市,初步形成“中关村板块”。中关村股份代办报价转让系统企业总数达81家,代办系统成为建设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雏形。
汉卡、汉字激光照排、超级计算机等一大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 TD-SCDMA、闪联等30多项重要国际技术标准,见证了中关村的创新动力。随着一批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中关村持续为国家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作为中关村重要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2009年实现总收入6222亿元,其中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出售的收益位居全国前列。中关村企业抓住国际信息产业技术变革期的有利时机,积极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进行布局。
在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已形成从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设计、芯片生产装备到芯片生产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65纳米集成电路成套制造工艺实现批量生产;龙芯通用CPU芯片、君正嵌入式芯片、星光多媒体芯片等改写了我国半导体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发展历史;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超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在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前沿领域,中关村正在成为引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龙头。掌握了云安全、云存储、新型云终端、新一代数据中心、高清监控、手机浏览器、电纸书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国际首个云计算产业基地、首个物联网数据专网和顶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系统。
北斗导航芯片、北斗定位和通信服务系统、北斗导航通信终端、北斗授时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于国家电网、防灾减灾、国防等战略领域。
研制出国际龙门跨度规格最大的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亚洲最大旋挖钻机、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轨道交通自动控制系统、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应用于北京轻轨建设。4.5至8.5代TFT-LCD核心技术与工艺使我国平板显示技术完成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发展的跨越。上述技术成果实现了我国国产高端装备的新实现。
在生物医药领域,实体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泰欣生”、血管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新一代恩度”等国家一类新药研发国内领先;非典、人用禽流感、甲型流感疫苗研发与发达国家同步。生物芯片、磁共振成像医疗诊断系统、麻醉工作站、心血管介入治疗等国内自主研发的医疗设施替代了进口产品。
新能源和环保产业是近年来中关村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新能源领域,低温核供热堆技术和高温气冷堆、百万千瓦级数字化核安全级控制管理系统研制能力国际领先,率先实现了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5兆瓦近海风机、兆瓦级钒电池商用化系统产业化应用。
在环保领域,餐厨垃圾处理、新型生态环保材料生泰砂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在北京市率先开展了示范应用;以膜生物反应器、压力(虹吸)流雨水排水系统等为代表的水处理技术为我国污水治理和资源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以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做强做大为抓手,北京及中关村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北京市制定了《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动计划(2010~2012年)》,全力推动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为己任的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一年来,共完成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储备311个,投资和支持项目62个,投资合同金额7.85亿元,将带动社会投资80亿元,3年后有望实现产值623亿元。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已初步建立了全市重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资金统筹工作机制,并推动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确定了首批123家重点培育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征集企业需求250余项,目前正在陆续解决。2010年,“十百千工程”相关公司实现总收入5500亿元,同比增加18.2%,占示范区总量的36%。实现总利润550万元,同比增长28%,占示范区总量的43%,实现出口总额115亿美元,占示范区总量的52%。
中关村还积极开展股权激励、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等先行先试政策,取得很明显的成效。目前,已有350家单位参加股权激励试点,其中中央属单位146家。
除了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和股权激励政策,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承接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招投标、并购重组等,均是中关村利用金融支持企业做强做大的主要措施。
其中,在科技金融改革方面,中关村逐渐完备企业投融资环境,探索出科技金融工作的新模式。通过推动企业改制上市,使中关村企业成为打造“北京创造”、“北京服务”品牌的主力军,同时也加速了科技金融机构在中关村的聚集发展。
此外,中关村还在重大科学技术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工商管理改革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根据规划,2015年,中关村要在2~3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领域拥有产业主导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和若干年收入百亿元以上的国际有名的公司;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总体规模国内领先,有效带动首都产业体系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十一五”期间,中关村的总收入增长了10倍。未来10年,中关村的增长点将寄希望于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