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30日讯 6月17日晚10时,位于广安高新区的四川拓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厂房依然灯火通明。自4月以来,工人加班加点赶制汽车内饰等订单产品已成为常态。
“订单充足,不得不加班加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曾令平说,虽然某些特定的程度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但公司今年订单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
近年来,广安高新区做深做实“重庆文章”,明确“3+1”产业定位,推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向“产业集群、规模集约、企业集聚”发展,工业经济稳步的增长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四川圣锦风机科技有限公司在饱受全国汽车市场萎缩的阵痛之后,走出了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之路。
“今年与重庆大学合作研发新品,已成功研发了10多个风机总成。”该公司CEO兼董事长喻文才说,新产品的寿命更加长、噪音更低、可靠性更高、竞争力更强,即将投入市场。
这源于该公司年年都会投入销售额的3%以上用于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去年,该公司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该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公司已然成为国内风机生产标准的主导者,“今年,我们有信心做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据介绍,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贯流风叶占据全国微车市场70%以上的份额,今年还利用现存技术和模具,将贯流风叶从汽车风机领域“搬”到家电空调风机板块,并成功为“美的”空调做配套,已批量生产近2个月。
在邻水,像四川圣锦风机科技有限公司这样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占领市场的企业还有很多。技术改造与科学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邻水工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劲德兴、赛特制冷、盛弘机械等一批企业在园区的引导下“苦练内功”,走上了高水平发展之路。如今,该园区70%以上的企业成立了研发技术中心。
广安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甘霆介绍,过去,邻水把握了重庆主城区“退二进三”和“退城进园”机遇,引进汽摩配产业、机电制造业等一大批企业,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产出效益高的项目不断落户邻水,为园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甘霆告诉笔者,广安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意味着园区将围绕智能制造和先进材料产业,吸引科技附加值更高的企业入驻,力争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园区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
广安高新区坚持科技强区,积极带领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发展,一大批公司实现了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广安高新区将规划建设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引进或共建产业研究院、研发平台、技术中心等,力争新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院士工作站2个、高新技术企业5户,推动一批“高新”产品在国内外陆续上市,园区发展步伐将走得更加坚实。
近段时间,四川光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二期厂房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正在加紧完善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预计今年8月就能投入使用。
“建设进度非常快,短短4个月就进入了扫尾阶段。”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黄鹏辉说,企业主要生产汽车安全带,长期与一汽、二汽、吉利等汽车品牌合作。为扩大产能,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用户需求,今年2月份二期厂房开工建设,“厂房进展顺利多亏各有关部门‘边建边审批’政策。”
甘霆介绍,各行政审批部门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容缺受理等方式,推动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快速缩短了审批时限,达到了“边建边审”的目的,让公司实现了交地即开工。
工业园区要做大,引进项目是根本;企业要“生根发芽”,离不开适宜的“土壤”。为了让企业可以感觉到园区抓项目、促发展、帮扶企业的热情,广安高新区及时兑现企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协助县人社局做好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培训服务,做好企业项目建设服务,召开企业家沙龙,帮企业解决洒水车运行、环保资料报表等问题,为企业减负纾困。
同时,坚持完善领导干部服务企业(项目)、全员联系企业、周重点工作推进例会、签约项目等制度,为项目建设和公司制作提供贴心服务,集聚园区发展后劲。
无论是大项目,还是中小企业,都能在广安高新区感受到热情与包容。优越的营商环境,正成为一块金字招牌,为园区的发展带来更大机遇。(舒艳)
广安高新区位于邻水县城南镇,规划面积28.1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3.75平方公里。2006年启动建设,2019年7月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全省16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广安市唯一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安市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500亿培育园区、四川省汽车(摩托车)产品出口基地、四川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试点园区,还是四川唯一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授牌的共建机电产业园区。
经过14年的发展,园区在特色产业培育、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邻水县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引领区。截至目前,入驻企业118户,规上企业78户,实现产值223亿元。园区100多家企业中约70%的企业来自重庆,80%以上产品为重庆的产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