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当天,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暑期科技服务与社会调研——“三北”地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纳分析与问题研究队风电分队一行五人前往内蒙古辉腾格勒风电场,同内蒙古辉腾格勒风电场张厂长进行了讨论研究,并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辉腾格勒风电场场区和风电展示厅。
2017年7月15日,暑期实践小分队从呼和浩特出发驱车前往辉腾锡勒风电场,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行来到了风电场场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场区参观。
辉腾格勒风电场一共由两期工程构成,一期工程装机容量100.5MW,二期工程采用美国GE 1.5sle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0MW,整个电场的总装机容量达到130.5MW,电场与2010年春季完成建设,2010年6月投入发电。随后我们跟随张厂长进入风电场的控制中心参观,风电场控制室设有操作运行岗位和设备检修岗位,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通过计算机能控制上百台风机的启停和风机的朝向,通过数字化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查看每一台风机的运作情况,如果风机发生故障,则由工作人员驱车前往维修。维持整个风电场的正常运行。
接着带我们来到了辉腾锡勒风电展示厅,为我们讲述了风电发展史和内蒙古当下风力的现状。内蒙古自治区风能可利用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左右,风能资源测算储量达8.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1.5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0%,自治区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有效风速达到1347-7562小时,且风向稳定、连续性强、无破坏风,风能利用率高,且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起呼伦贝尔西到巴彦淖尔广袤的草原上,到2015年11月,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256.16万千瓦(相当于三峡水电的100.27%),装机容量慢慢的变成了全国之最。其中察右中旗的风能资源装机容量达到128.5万千瓦,并网发电123.5万千瓦。
但是现在最大的瓶颈是,2016年全年内蒙古的风电年最大利用小时数仅为1963小时,弃风现象极为严重,对此技术专员向我们介绍了当地采取的一些促进风电消纳的措施,比如参与电网组织的交易、找用户直供电和风火打捆等,但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弃风问题。国家已经尝试建立锡林郭勒至山东、锡林郭勒至江苏、蒙西至天津、上海庙至山东四条电力输送通道,进行风电外送,尝试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在展厅中技术专员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双馈反应风机的模型,讲述了双馈反应风机和直驱风机的差别和实地的判断方法,该风电场750千瓦的大多都是直驱风机,而1.5兆瓦的风机都是双馈反应风机,工程师还从实践上讲述了许多风机知识,使我们完成了从课本知识到实践的跨越。
接着我们参观了风电场场区,风电场区幅员辽阔,方圆14.5公里都是风电场的场区,而整个风电场的工作人员只分三班18个人管。其中上两天休息一天,所以每天的运行人员只有十二个人,想想就很累,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整个风电场的故障率只有日均1-2例,所以12个人就能很好的管理运行整个风电场。
看着风机吱悠悠的转,这里的风景真好看,天好看,草好看,还有一堆吃草的小马,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可能别有一番趣味吧,在这样的草原美景下,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调研。
通过此次风电场实地参观调研,我们对内蒙地区风力发电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全力发展的形势下,认识到了区域电网的限制,装机量超出负荷增量直接引发了消纳问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消纳困境的根本原因有:电网网架结构问题、负荷区域限制问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不稳定性;电网调峰、调压能力;储能经济性问题;政策对电力市场影响;京津塘电网安全等级需求等。实地调研结合了当地具体形势,了解了更多真实的情况,切身感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会努力朝着行知合一的方向前进,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实践锻炼中成长创新。